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最新动态 政策宣传 他山之石 先进典型
《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发布:要以非常规举措应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发布日期:2018-01-02 14:51   来源: 中国扶贫   作者:   摄影:  字体:    浏览次数:

1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段应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主持会议,《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介绍总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致辞中表示,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应全面准确理解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要求,坚持行之有效的扶贫和脱贫机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其次要根据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特点、致贫原因,探索并完善现行扶贫和脱贫的政策和方式,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同时,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的鲜活经验,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精准扶贫实践4年多、脱贫攻坚战还剩3年多的时间节点,《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一方面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贡献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探讨了未来3年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报告表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国党和政府对国际社会和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必须攻克的堡垒。过去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5564万人,每年减少1391万人。这充分说明最近几年我国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措施,通过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有效冲抵了经济增速放缓和减贫难度加大对脱贫进程的不利影响。继过去30多年创造出通过有效管理发展过程实现持续减贫的中国经验之后,我国试验和探索出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利条件下对剩余少量贫困人口进行脱贫攻坚的做法。最近4年的脱贫进程表明,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符合预期的效果。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我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特点及其致贫原因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结合各深度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现有精准扶贫方案,采取非常规的政策和举措,来实现其脱贫攻坚的任务。

报告对此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根据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优化和加强其扶贫资源的投入和分配。评估扶贫资源需求,制定可支撑和保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整体计划。二是探索并实行有利于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扶贫方式。兼顾长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和短期增收项目,结合各地的实际,创新更精准的扶贫方式。三是适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需要,创新和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更严格执行“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让深度贫困地区所在的省级党委和政府真正负起脱贫攻坚的总责,与贫困县一起共同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四是建立和完善适合深度贫困地区特点和脱贫需要的考核评估制度。

会议期间,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学者、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在华国际机构官员还就2017年扶贫蓝皮书的主题—中国精准扶贫进展与前瞻,展开了学术研讨。会议同时宣布“中国扶贫研究网”开通。